PG电子_PG娱乐_电子试玩平台特斯拉"毛坯防空洞"卖爆了为什么中国人要买自己最讨厌的车?

2025-11-06

  PG电子,pg娱乐,PG电子试玩平台,PG电子技巧,PG电子下载相比于国内其他新能源车型,特斯拉称得上是毛坯房,但没想到还能更毛坯,10月特斯拉在北美推出了ModelY和Model3的标准版,官方叫法standard,之前的版本称之为Premium,高级版。

  标准本也就是廉价版比原本车型分别降低了5000和5500美元,全景天窗没了变成了织物顶棚,织物座椅,方向盘电动调节变成手动,前排座椅通风加热没有了,音响数量减少到7个,贯穿式灯带、矩阵LED大灯、氛围灯、HEPA滤芯等等都取消,续航里程和加速性能都有缩水。如果引入国内,ModelY有可能降至22万元,Model3更有可能进入20万以内,有很大可能进一步扩大特斯拉的销量。

  价格不透明是消费者心中的一根刺,一城一价、一人一价,你永远猜不到4S店的底价,肯定有更低的价格,需要你斗智斗勇。特斯拉是直线形式销售和明码标价,没有传统经销商的套路问题,讨价还价过于消磨耐性,特别是年轻人,不喜欢拐歪抹角,年轻人习惯于网购的直接模式,明码标价,很友好。特斯拉的降价和涨价都在明面上,全国统一调价。当然五年免息就像苹果手机可以12期免息一样,单价虽高,分摊到每个月压力陡然降低。

  普通消费者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和学习成本去了解汽车,他们也分辨不出网上各种相关信息是否可靠,是否适合自己。评测分不出是客观还是商单,车辆耐久性看不出来,碰撞安全看不出来。既然如此,跟随大潮流趋势购买,选择销量最高的,踩坑的概率小,因为人们都会想这么多人都买准没错吧?可惜大部分人都这么想。买特斯拉和买iPhone的人群差不多,属于是不想操心,只想能够用得放心省心的,起码不坑你,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那么多试错机会和成本。

  特斯拉外观设计多年一致,属于耐看型(在变化如此之快的世界,决策层能忍住不大动干戈是需要魄力的)和苹果手机类似,外观保持不变,但软件一直在变化。这无形中给了消费者确定性的心理安慰,一年半载不过时,不至于买了就是旧款,被割韭菜。

  特斯拉和苹果手机的高保值率也是没办法忽视的。特斯拉的流动性优势,降低了用户长期拥有的成本,在不确定性面前,人们会更倾向于选择已知的选项,即便有理论上更好的选择。

  特斯拉选择了与其他品牌都不一样的发展路径,在几乎所有环节上都坚持做减法。无论是车型布局、外观设计,还是功能配置、选装项目,乃至生产流程、销售交付甚至驾驶操控,特斯拉都力求简化(怀挡减掉、转向灯杆减掉,没有什么不能减的)不断剔除冗余,将复杂归于纯粹。车就是用来开得,怎么简单怎么来。这是一种魄力,背后是造车企业管理的哲学。

  而与此同时,绝大多数国产新能源品牌则走向了另一条路,它们热衷于做加法,甚至做乘法,车辆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功能与概念,比如客厅、衣帽间、电影院,车上的配置越来越多,冰箱、小桌板、投影甚至制氧机,能城市通勤能越野还能下水航行,下一步可能就是能理疗、能治病、能起飞。

  车的内涵不断延展,却也逐渐远离了作为交通工具的基本属性,变得复杂、模糊,甚至有了很多出行之外的期待,笔者认为这是下一代车型的必然使命,是远景是未来。

  做减法和做加法没有对错,有人喜欢简单,有人喜欢复杂,就是不同的需求。但这个结果变成了,国内车企虽然都在对标特斯拉,但实际上对手还是国产车,都是做加法的,就看谁加的更多。而特斯拉在另一条赛道上,想要选择少的用户,就想买台车当交通工具的用户。

  选择多的用户试驾的时候一定会遇到一个问题:试驾的都是高配,实际买的时候需要纠结,这个屏幕需要加价,那个按摩需要加价,这个配置好,得花更多钱。买特斯拉就没这个纠结了,反正都是毛坯,少即是多。

  网上有句话形容特斯拉:看得见的毛坯,看不见的都是顶级。比如供应商都是顶级的:电池用的是松下,LG,宁德时代;电控系统是意法半导体;福耀圣戈班的双层玻璃;电控刹车系统和底盘是博世的;刹车卡钳是Brembo;车灯德国海拉;发光单元是三星的电子矩阵组件,音响马丁洛根;车身结构安塞勒米塔尔铝硅涂层1700兆帕热成型马氏体钢;电机轴承是瑞典SKF陶瓷球碳化硅轴承。

  碳纤维转子电机+电机减速一体式油冷结构;串联布置的碳化硅电控模块,特斯拉用的碳化硅-全转速域基本上效率99%,国内大多数用IGBT-1500VDC的800V高压架构效率98~98.5%,串联布置架构过流能力强、EMC兼容性更好,难点就是工艺难度大,制造精度要求很高,还有电池热管理银焊接,八通阀等等。

  实际体验上就是特斯拉三电技术好,更低的电池电量有更长的续航,还有更准的续航预估,没有空悬依然有顶级的操控体验。所以特斯拉是毛坯防空洞,够结实够耐用,但里面确实毛坯。

  一分价钱一分货颠扑不破的真理,对标特斯拉的国产品牌一箩筐,同样的价格甚至更低价格,但是配置比特斯拉高太多,尺寸也大,那看不见的地方是不是偷工减料了?消费者心中多少会犯嘀咕吧?如果用了特斯拉一样的材料还是这个价格吗?汽车是工业产品,量大成本低,这是基本常识,特斯拉量成本控制很好,Model3和ModelY有75%零部件共用,其他车企赔钱卖车能持久吗?是不是精装的烂尾楼?(倒闭的风险就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,能确保不是下一个哪吒、高合、威马吗?)

  不同于国产品牌的经营理念,特斯拉是我把这个东西做好,消费者懂得就会选我。举个例子,特斯拉从来不传播音响怎么样,也不营销什么品牌多少功率,但是特斯拉在音响软件上下足了功夫,能把硬件潜力发挥到极致。

  消费者潜意识中对国产品牌是不信任的,国外的月亮月在这一代消费者心中还是存在,相比于五六十年代,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一代认可中国的科技实力不再落后于西方,但还是有不信任,源于过往互联网被坑的经验和过度营销的厌倦。大家默认:同一套法律体系下,外国品牌会更讲规矩、更有原则。

  套一句俗语:虽然不懂车,我还不懂中国人吗?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太懂尔虞我诈了,大家怕的是图片仅供参考,以实物为准,见证了太多劣币驱逐良币的故事。

  同时收到两份offer,一家美国公司,一家中国公司,他们都说自己不加班。你信吗?买个U盘,写着512G,到手12g,说512G是型号。各种天花乱坠的营销,都是吹牛,不能只看大字,还得仔细看看有没有半透明的小字说明。

  国内很多车企知道消费者是外行,不懂车,没必要给他们做得多好,时间不等人,也等不及做好了再端出来。国产新能源对抗特斯拉,很像安卓手机对抗苹果手机的策略,普通老百姓看得懂参数,那就是把参数往大里讲,参数是最好的宣传,但更高的参数不意味着更好的体验,消费者都懂。

  就拿手机来说,苹果的参数不怎么样,但流畅度、细腻程度确实好,视频还原度就是高,背后是苹果的配件昂贵、供应商标准高。为什么山姆这几年火了?供应商一样,标准不同,东西就是有区别,山姆质量就是更好。同样的Brembo刹车,有的车扛得住赛道,有的车就起火了。什么原因?供货标准的问题。

  承接上文信任的问题,特斯拉的毛坯策略反而给人一种踏实感,没有过度承诺,没有华而不实的配置,所有成本都花在了刀刃上。这种一分价钱一分货感受会获得务实消费者的青睐。大家相信即使是在特斯拉供应链高度本土化(95%国产化率)的情况下,特斯拉对供应商的标准要求也高于行业水平。特斯拉不完美,但足够让你放心。

  如果你要选一台电车,首先是思考品牌,国内品牌还是外国品牌,如果选外国品牌,同价位外国品牌没有其他,只有特斯拉,如果不选国产品牌,特斯拉几乎是唯一的选择。这种市场格局进一步强化了特斯拉的地位。

  在中国消费者心中,特斯拉已经建立起类似苹果的品牌信任。这种信任不是几场发布会、几个参数对比就能轻易推翻的。

  特斯拉的先发优势筑起了一道心理护城河,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高端电动品牌,这种先入为主的认知,许多人心中电动车就等于特斯拉。

  先是百万的Model S和X树立了科技先锋形象,对标豪华品牌,有保时捷法拉利的性能,BBA没有的科技,而后Model 3和Y则是大众丰田的价格,但有S和X一模一样的科技智能。廉价版3和Y能卖好的原因如出一辙,不用合资车的价格了,国产车的价格也能享受到S和X的科技智能,人群进一步扩大。

  再有马斯克的个人IP,SpaceX星舰发射、星链、脑际接口、火星移民一系列疯狂举动为特斯拉打上了未来科技的标签。

  消费者购买的时候大概率没有这么理智,哪怕是汽车编辑也是,笔者的一个同事购买了特斯拉Model3,他说买之前就试驾过一次,其他国产品牌没少试驾测评,选来选去,觉得特斯拉最稳妥。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:

  一个人开始考虑换车,他从没有考虑过特斯拉,可能是不喜欢,甚至是讨厌。所以一直看国产新势力,UI、内饰、设计、屏幕、用料、造型真是百花齐放,令人眼花缭乱,太科技太梦幻了。试驾来试驾去,难以抉择,这个好,那个也好,等几个月又有新品,价格更低还更科技了!某天路过特斯拉,随便看看,这毛坯房,连换挡杆都没有,从没有见过如此简单到极致的车,试驾一下吧,一圈下来感觉不错,然后就订了,挑了很久,买了一辆当初自己最讨厌的车。

  声明: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搜狐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搜狐立场。

地址:PG电子试玩平台永久网址【wdhash.cc】 客服热线:400-123-4567 传真:+86-123-4567 QQ:1234567890

Copyright © 2012-2025 PG电子|PG娱乐|PG电子试玩平台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